永葆绿水青山——七大关键词看河南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“长效机制”
发布日期:2018-07-03 08:29
来源:河南省环保厅
字体大小:【 打印

  永葆绿水青山,既要着眼治标措施,更要立足治本的长效机制,破解环境保护深层次、根本性问题。近年来,我省积极探索,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。

  把污染防治纳入法治化轨道

  今年3月1日起,《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实施。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主要责任,提炼形成多项具有河南特色、易于操作的制度规范,细化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,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。

  今年5月1日起,新修订的《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》施行。条例完善了节能监督管理体制、节能市场化机制等内容,全面深化节能工作。

  目前,《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》正在加紧修订中。

  颁布、修订地方法规,把污染防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,对我省保护和改善环境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我省陆续出台的《扬尘污染防治标准》《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《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》等8个行业27项标准,为依法治污提供了依据。

  经济手段治污

  落实环保主体责任,要靠严格的制度措施。

  去年5月开始,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月度生态补偿制度。按照“谁污染、谁赔偿,谁治理、谁受益”的原则,每月对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政府进行扣缴和补偿生态补偿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以经济手段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,倒逼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保主体责任,持续改善环境质量。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。”一位地方干部在这项制度出台后感叹。

  我省的月度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已满一周年,扣缴和补偿的累计金额均突破2亿元。让好的真得利,让差的坐不住,推动大气、水污染治理,该制度发挥出来的引导作用正不断显现。

  摈弃“一刀切”管控

  “2016年我们上马碳素项目时,接到环评要求,排放标准要按照加严的特别排放限值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要削减一半,需要多投入2000多万元加装环保设施。”焦作万都(沁阳)碳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志立回忆,当时他们很不情愿,但为了投产,最终按加严的标准建设项目。

  2016年下半年之后,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更严,这家企业开始尝到了甜头。秋冬季管控时,不少小型碳素厂因达不到加严的排放标准停产,而这家企业只须限产一半产能。

  这种差别化管控的政策,就是我省在全国首创的绿色环保调度制度。在采暖季错峰生产时,摈弃“一刀切”,以企业实际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停限产范围,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
  日常的排污管理,也发生较大变化。

  2017年我省开始核发新版排污许可证,截至2017年12月31日,全省共完成14个行业963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,并在网上公开信息,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企业的生产信息、排污信息、排放口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。

  企业须持证按证排污,环保部门加大对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的处罚力度,提升了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

  促进全民治污

  当遇到工地扬尘污染、“散乱污”企业排污、违规使用散煤、机动车冒黑烟、超标排放污水等身边的污染问题时,你可以通过拨打12369电话或登录12369微信平台举报。

  2017年5月下旬我省正式实施污染有奖举报制度,开通了举报渠道,并对举报人进行500元、1000元、2000元、5000元、5万元不等的奖励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,全省环境污染举报件数量大增,仅省环保厅每周接到的举报件就有千件。郑州市还实行了以微信红包发放奖金的便捷方式,今年郑州市又进一步探索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。

  全民治污、合力攻坚的社会氛围正进一步形成。

编辑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